Liber@l ShanghaiTech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не указан, не указан
Категория: не указана


滋油上科大,解放每一天。
Contact: liberal_shtech@protonmail.com

Связанные каналы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не указан, не указан
Категория
не указана
Статистика
Фильтр публикаций


环科评论:「封闭式管理」不能搞双重标准
本报编辑部*

今天,大学公共群组里出现了一条「劲爆」的消息:部分经审批可以在「封闭式管理」期间自由进出校园的校内人士的出入电子通行证的有效期已经被延长到了 7 月 31 日。这一消息被解读为之前在校内盛传的 6 月 16 日「封闭式管理」解除化为泡影。

诚然,处在大学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生的夹缝之间的大学「解封与否」是左右为难的。但对于大学的领导层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说,继续执行所谓「封闭式管理」的政策却是一样「对上负责」的他们最为保险的决定。但是,这样的「保险」的决定却是以学生的权利的损失作为代价的。我们无意于讨论大学在法律上是否有权利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中间限制大学学生进出校园,因为这样的讨论在当下的语境中间是危险的。

更为直白的一点是大学在所谓「封闭式管理」期间对于大学学生和教职工的政策上的双重标准。大学对于在校内工作的教职工以及校内服务性岗位的工作人员一直采用的是和学生完全不同的一套「封闭式管理」的方式。大学仅仅是告知这些教职工、工作人员在上下班期间需要「两点一线」,不要前往第三空间,而不是采用和学生一样的违反「封闭式管理」就给处分的态度。这样的约束在实际上却是无法被实施的,是一个「君子协定」。事实上,在社交网络上,有部分教工甚至发出了自己在过去的休息日里前往邻近省份的照片。根据目前的消息,该名教工没有因为违反「封闭式管理」政策而受到任何处罚。

的确,大学可以找到许多理由对学生和教职员采用政策上的双重标准。我们可以列举出一些可能的答案。比如说,「大学的教职员工很多不居住在校内」、「大学的教职员工有家室,『封闭式管理』不人道」。但是,无论给出怎样的理由,大学的这样一个双重标准的「封闭式管理」政策看上去并不是一个依循科学规律的行政决策(暂且不论这些理由中间可能出现的问题)。经过过去五个月关于 COVID-19 的消息轰炸,我们相信大学的决策者和每一位这件事的利益相关方都很清楚 SARS-CoV-2 这类病原体的传播规律。简单讲,当一个社区里面出现了一个感染者的时候,这样一个病原体将会以指数的速度在社区中间传播。这样一个指数函数的底数是病毒的基本传播数 R0。对于这样一个可以在人群中间高速传播的病原体,想要通过仅仅隔离一部分健康的群体,来保持社区中间没有新增感染者是几乎不可能的。那些没有被隔离的个体完全可以将病原体带入社区,造成大面积的感染。大学这样的隔离政策,只能说是顾此失彼,以学生的权利换取大学决策者以及大学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政治上的绝对安全。

这样一个传播模型其实也带来了另一个方向上的有趣事实。我们退一步,可以看到,目前大学校内没有任何已知的感染者,即使是在社区中间部分个体没有被严格隔离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这一事实中间作出推断,大学所在城市的整个环境已经十分安全,即使让社区里的个体自由行动,造成的感染概率也是微乎其微。在这个时间点再去做所谓的「封闭式管理」,纯粹是多此一举。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这个城市最有声望的医学专家的承认

要探究这样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我们总结出来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大学的行政团队没有将自己的利益和大学、大学学生的利益放到一起,缺少同理能力,没有能够做到多沟通、多交流、多听取意见。第二点是大学行政团队以及大学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凡事要求为了「绝对安全」,以致不惜以学生利益作为牺牲。这样的问题暴露出来大学行政体系在过去的几年中间积累起来的许多问题。就如我们在此之前的评论里说的那样,这次的大流行只是让这样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了而已。当然,问题暴露出来是好事,只要大学的决策者能够看到问题,在这样一所年轻的大学里,我们认为,改革不会是难事。(完)

*注:署名「本报编辑部」的评论是本报记者、编辑以及评论员经过讨论之后的一致意见


大学图书馆讨论室将在下周启用

叄玖叁通讯社六月十二日讯 大学图书馆于今日早些时候发布通知,称疫情以来一直禁止使用的所有图书馆讨论室将在本月十五日重新对全校师生开放。通知中并没有提到个人研习室将在何时开放使用。(完)


危险!食堂附近出现野蜂群

叄玖叁通讯社快讯 在大学体育馆大门前的花坛中发现大量野蜂,请路过的同学注意安全。(完)


叄玖叁快讯:大学本科生本年度暑期实践延期一年举行

叄玖叁通讯社六月十日讯 根据上级要求,大学将原定今年暑期举行社会实践、产业实践延期到明年举行。

社会实践和产业实践为大学本科生必修课程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将会进行社会实践,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将会进行产业实践。(完)


环科快评:如此着急广告为哪般?
本报评论员:瞿莘正

本报最近获取到一封来自大学公共服务部门发给大学全体学生和教职员的邮件,邮件中对于大学资产管理公司下属的酒店的「星厨蛋糕师生优惠活动」做了宣传。该项活动为大学师生员工在该酒店订购的蛋糕提供了八五折优惠,唯订购人需要自行前往逻辑上属于大学外的该酒店领取。

笔者认为,这样的优惠活动本来对于大学师生员工是好事,但是考虑到目前 COVID-19 疫情形势,却是十分缺乏考虑的。我们注意到,大学学生从今年五月初返校开始,一直处于所谓「封闭式管理」的状态。也即是,大学学生如需离开校园,需要提前向大学学生事务部门提出申请,经过审批程序才能离开,否则将面临行政上的通报批评的处罚。事实上,大学学生事务部门在最近一个月以比以往更为频繁地在大学学生公寓的公告栏上张贴通报批评的通告,这些通告中间大多数和所谓违反「封闭式管理」政策有关。

大学公共服务部门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却向全体学生发送所谓「优惠邮件」。且不论这样的行为是否有滥用大学邮箱系统发送广告的嫌疑。这样的行为实质上对于大学的「封闭式管理」政策的执行是一个极大的干扰。可以想见,在目前大学学生无法以出门就餐等日常琐事为理由申请出校的情况下,以「领取蛋糕」作为理由根本不可能拿到出门许可。如果有学生订购了该项商品,他/她将面临的是要么承担违反大学的管理规定被处分的后果,要么承受因为无法领取蛋糕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退一步说,如果「领取蛋糕」能够作为大学学生出门申请的合理理由而「出门就餐」无法作为合理理由的话,那大学这样的「封闭式管理」可就不只是政策流于表面的问题了。

笔者不想从此封邮件开始讨论所谓「封闭式管理」政策在当下的合理性。如果读者稍加思考,考虑目前大学的「封闭式管理」的方式以及目前大学所在地的 COVID-19 感染人数的统计结果,就会得出自己的答案,笔者也不必在此赘述了。

笔者想要讨论的是一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大学一直以所谓「扁平化」行政作为出发点,构建自己的行政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从形式上的确达到了「扁平化」行政的目标。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扁平化」行政依然流于表面,未能达到期望的「高效行政」的目标。在其他大学中间普遍存在的那些问题,在大学依然存在。譬如说,每个部门在过去的几年中间都建立起自己的「底线」。什么自己能做、不能做,都会按照这样一个「底线」来行事。而这个所谓「底线」与大学的其他部门、师生员工以及大学的根本利益在某些时候存在根本的冲突。而大学本身并没有解决这样冲突的方法。让情况更为糟糕的是,处于「扁平化」行政状态的大学,常常因为人手不足等多样的问题,很多决策作出仓促、缺乏和其他部门以及师生员工的有效沟通,使得很多东西成为了拍脑门决策,缺乏现实的合理性。这样一封唐突的「优惠邮件」就是一个上述两个问题绝佳的体现。

大学行政系统的类似问题还有不少,笔者也不必过多列举。但是笔者认为自己有责任在此呼吁大学的行政部门,特别是那些负责基础性的服务保障的部门,抛弃自己所谓的「部门底线」,多沟通、多交流、多听取意见,这样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为年轻的大学的建设作出贡献。(完)


大学「海军陆战队」不日将进行两栖作战演习

叄玖叁通讯社六月四日讯 大学公共服务部门向全体师生发送邮件,表示大学所从属的涨浆度假酒店的游泳池将在下周三( 6 月 10 日)起恢复运营。此前被迫上岸接受指导,变成「海军陆战队」的选修游泳课的学生将回到游泳池下水训练。

据悉,此次运营限时、限人数,但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可以凭有效证件获得 6 次免费游泳机会。(完)


环科评论:大学学生是否有行为管理规范?
本报评论员:柯伟斌

近日,大学以相较往常高得多的频率和强度,在各个学生公寓张贴通报批评告示。这些受到通报批评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违反了疫情期间大学出入校园管理规定,擅自出入或是伪造出入证件出入校园。这一进出校园的管理规定主要是由大学上级的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决定的。

这一规定的执行,引起了大量已返校学生的不满。有学生在 SNS 平台上指责大学的出入禁令只针对学生,而对教职员工没有实质上的约束,这一出入禁令显然形式大于实际效果。事实上,教职员工和他们的家属可以自由出入校园和被临时围挡隔离开的教授公寓并与学生同时在校内餐饮中心用餐。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被压抑在校的学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根据一份最新的通报批评告示,有多名学生为了排解长期困在校内的苦闷,在某日晚间于大学校内某处草坪聚众饮酒。笔者颇欣赏这些学生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们试图在枯燥而压抑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联合起来打败自身的心理问题。然而聚众饮酒这一行为本身是否违反了某些校规或是更普遍的管理规范呢?

一份来自于低维度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学生管理规定提到,「学生不得有酗酒……等行为」。笔者从一个并不可靠的校内信息源了解到,该次聚众饮酒事件中,有一名学生饮酒过多,以至于醉倒在学生公寓的电梯中,直到第二日才被发现。该信息源同时提到,该生此前就有数次醉酒并导致一些恶劣结果的事件。但该生并不在此次通报批评的学生之列。有人推测,可能该生需适用更为严厉的处罚。

笔者在向多个信息渠道求证后得知,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被告知过该份大学生管理规定,更不用说更为详细的一些校内规章制度。在一位热心的匿名学生的帮助下,笔者读到了一份该匿名学生一年级入学时得到「学生手册」,其中有上级部门和大学规定的大学生行为规范以及一些其他的大学行政管理条例。然而同时也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并没有得到过这一份「学生手册」。一方面是学生对「学生手册」内容以及学校规章制度的不了解,另一方面又是大学部分行政部门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滥用和不用。如此次聚众饮酒事件,大学进行通报批评的理由竟然是「不遵守作息制度」。又如此次疫情期间,大学对于所有出入校园的人员,没有做到「应查尽查」,仍然有大量利用伪造的出入证件随意出入校园的学生没有受到通报批评。

笔者敦促大学尽快向全体学生告知详细的学生行为管理规范以及其他与学生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做好制度的公示。同时,大学也需要充分执行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而不是任由自己失去公信力。(完)


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取消操作系统课程的必修要求

环科时报快讯 根据本报刚刚获取的一封由大学信息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发给大学 CS 专业 2018、2019 级学生的邮件,大学教学委员会同意对 2018、2019 两级 CS 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要求作出调整。该项调整不再将 CS130 操作系统课程作为 CS 专业的必修课程。该项课程对应的学分改为二选一,需从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两门课程中间二选一。如果两门课程均修读,多出的学分将纳入专业选修课程中。

据悉,该项修改是信息学院教学委员会出于学科发展变化的原因提出的。但是我们目前尚不清楚该项调整的具体原因。

在校内公共群组上,部分高年级 CS 专业本科生和校友对此调整表示了担忧。他们担心此项改革将使得大学培养出的 CS 专业本科生缺少必要的工程能力培养,也缺少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认识。也有人担忧,该项改革会使得大学原本数量就较少的选择进行计算机系统方面研究的本科生锐减。在 2018、2019 两级本科生中间,该项政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他们的理由是此前的操作系统课程理论与实践部分存在较大的落差,课程评价体系较为保守,无法更直接地为有志于在本科阶段进行科研的同学提供帮助。人工智能课程更为全面的介绍了与当前 CS 热门发展趋势相关的内容,据修读过的同学表示,对自己业已参加的科研实践大有裨益。但是,也有部分该年级本科生表示和高年级本科生相似的对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担忧。(完)


叄玖叁快讯:大学学生公寓发生雨水渗漏

叄玖叁通讯社快讯 叄玖叁刚刚收到的消息,由于大学所在地区突降暴雨,大学九号学生公寓 13 楼(顶楼)出现雨水渗漏。受影响宿舍中部的走廊变身「水帘洞」。记者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宿舍内部受到了雨水渗漏影响以及雨水渗漏是否造成了人员财产损失。目前,通讯社尚未收到大学其他楼宇发生雨水渗漏的报告。

据悉,此前,大学八号学生公寓顶楼也出现过类似的雨水渗漏问题。(完)


研究证实 SARS-Cov-2 在大学传播时存在识别空气能力

叄玖叁通讯社 5 月 28 日讯 近日 Dr. Ahou 的研究小组通过在大学图书馆执行不同力度的社交距离隔离方式,证实了 SARS-Cov-2 在大学的传播存在识别空气类型的能力。该病原体在自动识别所在环境空气类型的同时,会自动调整其传播能力。研究发现 SARS-Cov-2 在大厅的空气中的传播距离远小于在小型讨论室的空气中的传播距离,且传播能力将随封闭空间内人数的增加而减弱。

大学行政管理部门基于Dr. Ahou 及其小组的研究成果,禁止任何人预约和使用图书馆的小型讨论室,并且不限制地将大型自修室向全体学生开放。

这一发现同时引发了低维度生物的普遍恐慌情绪,很多生物体开始害怕自己的智能地位将被 SARS-Cov-2 取代。Dr. Ahou 表示,「 SARS-Cov-2 具备智能」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这种识别空气的能力无非是 SARS-Cov-2 的一种物理化学性质,完全谈不上「智能」。(完)


大学快递服务中心「快递身份码」取件政策引发争议

环科时报 5 月 28 日讯(记者 江科强) 近日,大学校内的快递服务中心(菜鸟驿站)开始使用新的身份验证措施来验证取件人的身份。该项新的身份验证措施要求校内取件人在使用由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金服开发并提供服务的淘宝或者支付宝手机应用上的「快递身份码」小程序验证身份才能领取快件。快递服务中心前台工作人员称「必须使用『快递身份码』」才能领取快递,之前的其他取件身份验证方式不能被使用。但是该说法被大学公共服务处否认。

该项新政策引发了部分学生对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质疑。质疑中间最广为流传的的是对于该项新政策要求「快递身份码」是否构成了对于校内人士的隐私权的侵犯。质疑者认为,该项政策事实上为校内居住的学生和教职员工领取校内快递服务中心暂存的快递设置了使用第三方服务,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的门槛。他们认为,这一事实实际上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同时,大学出于对大学校内环境的考虑,规定校内的快递不执行所谓的「送货上门」服务,快递公司均须将快件暂存到快递服务中心,由学生自取或由该中心工作人员派送到大学行政部门。出于这样的原因,有质疑者也认为这项政策也涉嫌滥用该中心的在校内的垄断地位进行产品推广。

同时,有部分学生发现,近期在同样由该中心运营的校内「菜鸟」快递柜上领取快递时,服务提供商不再直接通过短信发送「快递取件码」,而是要求取件人使用淘宝、支付宝或者菜鸟裹裹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链接在上述应用中获取取件码才能取件。

但是,在环科时报获取到的一封要求对公众匿名的学生和大学公共服务处行政人员以及菜鸟驿站的负责人就该事项沟通的邮件中间,公共服务处的行政人员否认了「必须使用『快递身份码』」才能领取快递这一新政策。公共服务处负责人在邮件中表示「但至始至终,我们仍保留使用校园一卡通、身份证、学生证等有关身份证明文件取件的方式,同学可自由选择您认为合理的取件方式,可能现场前台客服不了解情况,未能准确说明。」快递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也确认了该说法。大学公共服务处的负责人同时表示也会敦促该企业做好沟通和标识标牌的设置,减少误会。该负责人同时表示由于该项服务采用外包形式,大学没有权限过多干涉该项服务的运行。在回复邮件中,大学未对邮件中提到的关于隐私权和垄断地位的问题作出回应。

此前,在出现多次快件丢失事件后,大学公共服务处在一封发给所有学生的邮件中间要求,在大学快递服务中心取件需要出示校园一卡通、身份证、学生证等有关身份证明文件并使用相机影印该证件的副本,以加强该服务的安全性。该项政策之前也引发了学生中间对于快递服务中心是否有权查看并影印身份证件的质疑。大学快递服务中心和大学公共服务处没有说明他们获取到的这些影印件将会保留多久以及将采用怎样的方式销毁。

据公开资料,大学的快递服务中心的服务是在 2019 年进行公开招标,选定现有的服务商的。该项服务合同的有效期为一年,服务从 2019 年 6 月开始。该项服务除单独运营的配送京东快件的「京东派」外,均通过加盟的方式使用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裹裹的全套服务和形象设计。(完)




环科评论:学院的毕业生是大学的毕业生吗?
本报评论员:柯伟斌

临近毕业,大学宣传部门向部分优秀毕业年级学生征稿,希望他们通过描绘自身经历,来为大学接下来的招生宣传提供材料。然而本报记者在使用低维度生物特有的字节比较能力之后发现,业已发表的优秀毕业生自述内容在所在学院网站上发表的内容(下称「学院版」)与大学官方网站首页上发表的内容(下称「官网版」)有出入。「官网版」修改的痕迹十分明显,主要删除了「学院版」中毕业生的一些个人感想和与科研经历关联不大的个人经历。这样的修改,让人不禁怀疑,大学是否有两位同名的优秀毕业生,一位在其学院,另一位直属于大学。

据消息人士透露,部分供稿的优秀毕业生在提交「学院版」时,就已经被要求进行删改,减少使用的流行或小众用语比例。而「官网版」更是鲜明地突出了「科研经历」在学生在校生涯中的比重。笔者推测,这可能暗示着相关审稿人员并不了解学生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也无法理解现当代多元文化内涵。笔者这并不是在质疑审稿人员的专业素养,可能审稿人员认为这样的修改更能使发布的文章对目标受众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这种话术,我们已经在临近张浆地区的南杉地区的某所「研究性」大学的宣传中屡见不鲜。通过弱化学生的「日常生活」,突出学生的「科研经历」,打造学校的「研究性」标签。而实际上,真正能够从「科研」中直接获益的学生——虽然比很多其他高校多——仍然有限。

学院的毕业生,自然是大学的毕业生。优秀的毕业生,自然是大学的毕业生;但是平庸却执着于回报社会、奋发向上的毕业生,也是大学的毕业生。(完)


Liber@l ShanghaiTech 采选新闻稿件说明

1. 仅接受通过 liberal_shtech@protonmail.com 投递的稿件。如果您对自身的身份信息的保密性有要求,请自行选择值得信任的电子邮件服务。

2. 新闻通讯、评论类投稿将在编辑部的审订和编辑(包括事实核查以及出于统一风格目的的文笔润色)之后发布,具体的标准如下:
1)新闻通讯须立场中立,不应有偏向性的叙述。简单讲,您只需陈述事实。
2)评论类可以带有预设立场,但是须条理清晰,逻辑明了。编辑部的低维度生物大脑结构简单,无法理解过于高深的内容,请见谅。
3)原则上投稿的内容应当对事不对人,新闻事件的主体为非自然人较好。我们不接受挂人或者人身攻击类型的投稿。请注意,过于恶俗的内容将导致投稿人邮箱进入编辑部黑名单。

3. 通过邮件收到的新闻通讯、评论等将署名「特约记者」或「特约评论员」;收到的新闻素材,将在编辑部低维度度生物使用某种黑箱之后,从高维度映射到低维度报道。

4. 新闻通讯、评论在 Liter@l ShanghaiTech Channel (下称本 Channel )发布需要采用和 CC-BY-NC 4.0 协议相兼容的协议授权给本 Channel,如果您不在投稿中注明使用的协议,我们将默认您同意将该投稿使用 CC BY-NC 4.0 协议授权给我们。投稿中如无特殊说明,本 Channel 将在 CC-BY-NC-ND 4.0 协议下发布审订后的作品。

5. 长期多次供稿者可以加入环科时报或叁玖叁通讯社,发布的内容署名将为供稿者。

6. 本说明随时可能修改,请以 Channel 中最近 pinned 的版本为准。




大学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操作现猫腻

叁玖叁通讯社五月十六日讯 大学社交网络爆出,之前一位已经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在获取保研资格前有挂科记录。这一情况和大学此前制定的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生筛选标准相抵触。匿名消息人士表示,该生所在学院最初的保研名单中并无该生。但所在学院在一次该生无理的申诉之后又将其加入了保研名单。

此丑闻爆出的源头是该生在某求职招聘导向的社交网络上公然添加不实的个人经历,引发大学学生激烈讨论。该名学生随后删除了平台上的部分被认为不实的个人经历,并表示自己有心理疾病,希望停止网络暴力。相关参与讨论的学生随后爆出该名学生在获取保研资格时存在暗箱操作、不当竞争的问题。截至记者发稿时,大学相关部门尚未对此事发表看法。(完)


大学主校区八号学生公寓出现水质问题

环科时报 5 月 14 日电(本报记者 江科强) 据校内公共群组消息,在上月进行了能源管理系统安装工程的大学八号学生公寓部分楼层居住的学生报告了从学校的冷热水管网中流出的水「有异味」的问题。据大学提前返校的学生的消息,该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4 月中旬。

目前,大学公共服务处以及大学学生会的相关人士已经开始对此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大学负责现场勘查的人员初步分析,此次事件可能是由于此前在能源管理系统安装中间使用的管路的材质问题引起。记者目前尚不清楚大学将采用怎样的方式解决该问题,也无法验证该项施工中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当地监管部门对于建筑材料质量的标准。在返校后,一直有居住在该公寓的学生在非公开社交群组上反应该项施工质量不佳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公共服务部门是在今日下午大学学生会介入后才对此事件进行调查的。此前,一直有涉及该事件的学生通过电话、邮件等途径向负责的大学公共服务处以及大学校园服务中心反馈,但均未收到上述部门的正面反馈,水质问题也未被解决。该问题的解决是由大学学生会负责学生在私人社交网络上向有关负责行政人员反馈后开始被解决的。

大学的八号学生公寓能源管理系统改造工程是在今年 4 月大学学生因为 COVID-19 疫情无法返校期间完成的,主要目的对于该公寓的能源使用情况(包括水、电以及冷暖气供应)进行监控。此前有报道称大学的改造计划有没有提前通知居住在该公寓的学生以及施工人员野蛮施工可能造成学生财物损失的情况。大学行政部门在一封上述丑闻被曝光后发给居住在该公寓的学生的邮件中表示大学目前没有征收能源使用费用的计划。(完)


环科快评:必须狠抓生活作「风」问题
本报评论员:柯伟斌

2020 年 5 月 13 日下午,大学一学生会高级干部紧急前往临近的医院进行检查。据悉,该干部高烧 38 摄氏度,疑似与近日恢复供应的大学学生宿舍中央空调有关。该名干部没有好好注意生活作「风」,长时间接受 22 摄氏度以下的凉风直击,导致发烧。这反映出大学学生对于个人生活作「风」问题的忽视,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利用能源,另一方面又给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隐患。此前本报曾经指出,中央空调可能对于疫情防控有负面作用。而发生这种生活作「风」问题显然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中心思想,大学可能需要在这方面更多地加强管理和监管。(完)


大学游泳课变「海军陆战队」

叁玖叁通讯社五月十三日讯 全体学生返校之后,大学的体育课也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全面复课。然而大学所从属的涨浆度假酒店的游泳池因 COVID-19 疫情而临时关闭,已选修游泳课的学生只得上岸接受指导,变成「海军陆战队」。(完)



Показано 20 последних публикаций.

96

подписчиков
Статистика канал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