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对酷儿相关新闻的有意筛选和污名化传播一直都挺严重的,看近期几个新闻就能发现,比如这个事件:
Meta最近终止DEI(多元、平等、包容)项目,取消独立事实核查员,并更新了仇恨言论指南,新版指南里明确指出:允许用户对LGBTQ+群体使用「精神疾病」和「变态」的形容词。扎克伯格说这是为了恢复平台言论自由。但事实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早在1974年就已经不再把LGBTQ+列为精神疾病了。Meta此举遭到批评是「为了利益而让反同正常化」,还有很多Meta员工在以「精神疾病」为由休假表示抗议。(P1)
但微博上一些主流媒体搬运新闻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点到「修改了与性别等内容相关的仇恨行为政策,放宽了言论限制」,你没看具体政策的可能还会觉得,放宽了,挺好啊,而且放在这篇报道里,它甚至导向一个心理暗示:原本的DEI限制了言论自由,现在只是在放宽。但没人知道被放宽的是针对LGBTQ的仇恨。(P2)
再看另一篇洛杉矶山火的报道,这事就不像上一篇一样故意避开LGBT了,而是主动把其牵涉进来,把流传在X上的没有事实依据的无端联想当作事实写进新闻里,好像你支持LGBT,那现在山火发生了,就是因为你支持LGBT导致的。这种毫无逻辑和新闻素养的暗示,在这里成为了显眼的信息点。(P3)
而就在去年,一位18岁的跨性别少女被恐跨男友骗去伦敦西北部的休闲中心,在那里被刺14刀(P4);前年,英国一位16岁的跨性别少女被恐跨者刺了28刀。这种持续已久的针对酷儿的恶性事件,我们不会在简体中文新闻里阅读到,因为它们不重要,酷儿受害的形象不比那个引发山火的形象重要。
主流报道的有意遮掩或刻意强调,如果只看一个渠道几乎很难发现,它们就像把中药溶解了滴进人每天的饭菜里,嚼着有点不对劲,但吃不出哪里有问题,就吃吧,然后慢慢就调理好了。
我以前也会觉得,事实核查不是普通人的职责,是媒体要承担的责任,但经过这几年的捶打,我想我们都能逐渐意识到,很多专业知识正在成为必备的生存技能。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