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en外星人


Channel's geo and language: not specified, not specified
Category: not specified


勇敢是最珍贵的美德

Related channels  |  Similar channels

Channel's geo and language
not specified, not specified
Category
not specified
Statistics
Posts filter




今天小区业主群里发生了一段有趣对话。

====

邻居们吵架,防疫爱好者(简称爱好者) vs 质疑防疫政策者(简称质疑者)。

质疑者首先提出,区政府文件没有提到要封锁小区、这是街道办的层层加码,况且核酸这么久也没用,没有病例也要封,现在连「重症」「致死率」都懒得说了,直接就「为了你好」。

然后爱好者表示,地球那么大,想走赶紧走。

质疑者继续调侃,这是「不满意的快走,别打扰爷坐牢」的意思吗?

于是爱好者说「高举反共大旗就靠你俩了」。

====

都做了这么多年的中国人了,不用掖着藏着,每个人都直觉性的感知到,反对防疫、甚至仅仅是质疑防疫政策,就等于反共。这个论断看似荒腔走板,实则一箭穿心。从医疗政策直接跳跃到政治倾向,如此荒诞的逻辑,才是当下的普遍逻辑。


温哥华的Granville岛,与downtown隔水相望,其上公共市场很热闹,各类食物缤纷多彩,并有多处现场演出。

加拿大的室内口罩强制令取消近三个月,居民们仍有很大一部分习惯在室内、公共交通工具上配戴口罩,而当下加拿大完整疫苗接种率已经高达83%。可见政策对于人的驯化,是一件卓有成效的事情,强制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真理。

另外,最近深圳部分地区又开始封控,我的老邻居们开心每天下楼又有核酸可做、而不必跑到远处的检测点了。核酸猛于虎也。




前两天的那篇《厅局风穿搭背后的权力cosplay》,我发到微信公众号平台,结果直接违反法律法规无法发布。完全无法理解现在墙内的审核标准,似乎只要没在唱赞歌,就是违法。大家有空可以找找看到底是哪里违反法律法规了。


这几天租了一辆新版大众速腾,开了几天后觉得有车确实挺好,方便、舒服、仿佛外挂了一套海因莱茵《星船伞兵》小说中的高速动力装甲。之前自己对于开车一直很抵触,现在却饶有兴致。另外,这辆大众速腾大约15万元,在我看来已经有点豪华了,本土鳖无法想象更贵的车有多好开。


总之,相亲市场上对于「厅局风」的追捧,体现了全社会对「权力」本身的向往、以及由于距离权力过远而对权力产生的误解。这些信息不对称给一些基层小虾米提供了炫耀资本,所谓「局里局气」实际上只不过是基层员工对组织领袖的大型cosplay。在动荡的市场中,公务员有稳定的工作,也有接触权力的机会,可以为家庭提供多种社会资源,是良好的工具人;但这种拼命cos掩盖不了其在组织地位中的卑微、权力追逐中的无力,最终只能通过一件干部夹克满足自己的权力幻想和诈骗。


「厅局风」穿搭背后的权力cosplay
#政治

最近网传的年轻男生「厅局风」穿搭,让我极为反胃。

首先,这种穿搭本身完全谈不上什么美感,亦消泯了所有赏心悦目的男性特征,就是20啷当岁的精瘦驯良男生穿上了50岁的老干部基层考察专用夹克,弯腰驼背是标配仪态。这种审美是一种病态的、在自我安慰中寻求安全感的自我驯化。

其次,「厅局风」唯一能体现的,就是一种借由官方某种不言自明的特殊 dress code,体现出来自己是权力、甚至是高级权力的一部分。潜台词即是我同时拥有20岁的身体和50岁的权力。

最后,这是一种基于信息差的欺骗——穿这身皮,并不代表拥有权力。换句话说,所谓「厅局风」,只是欺负你们老百姓不懂得官场规矩,以为穿成干部就是干部,实际99%的概率中,他只是个无职权、亦无晋升希望的普通科员。

出于上一点的补充,我讲讲为什么穿成这样是一种欺骗。

所谓「同时拥有20岁的身体和50岁的权力」是不可能。中国的公务员晋升有极为严格的年龄门槛,30岁之前能达到副科级,已经是少数,而副科升正科又至少2-3年;想达到正处级,除了一些天之骄子能在40岁后成功晋级,绝大多数人会卡在这门槛一辈子,毕竟七百万的公务员中,每年也仅用5000人可以升至处级干部;至于厅局级,则是在公务员比例中属于字面意义上的「万里挑一」。更高级别比例过低,则不做考虑。

换句话说,日常你能遇到的所谓「厅局风」年轻人,本身只是一些「权力cosplay」爱好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领导、替领导干活,但距离真正的权力差着十万八千里。他们爱好模仿领导,却只能欺骗圈外人,骗不了圈内人。

同时,这种cosplay也存在一些「表演用力过猛」的缺点。

例如当领导身穿老干部夹克微服私访时,如果你也穿同样的款式,那么显然就用错了dress code,会受到赵老爷子或明或暗的批判。而如果在会议、相亲等比较正式的场合穿成这样,则容易让熟悉权力圈子的人,一眼看出你的low B本质——故意穿成和周遭人群不一样、体现自己的特殊身份,这是一种高调的炫耀,而高调恰恰是官场短命鬼的病危通知书。不懂这一点,说明你基本上连副科升不上去。


唐山暴力事件,也不能对围观群众苛责,毕竟只要动手基本会被定性为「互殴」而不是见义勇为,而中国的「正当防卫」标准在司法实践中极其苛刻。法律是社会秩序的最低限,在被这样的法律所规范的社会秩序之下,人人危如累卵,在这种司法环境下,要求人们实践一种即便在正常社会中都算勇敢的行为(面对五六个暴徒,冲上去保护受害者),确实是过于苛责了。

我在做技术管理的时候,有个理念,「所有技术问题的根源,都是管理问题」。同样,在现今中国,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都是法律和政治问题。


已经把博客和Channel关联,未来博客更新后,将由bot自动推送到Channel里。无论是使用rss还是TG Channel,都可在第一时间得到新文章通知了。新技术让我重新有了定时更新的激情,敬请关注。




《从开车到做茶叶蛋》

从字节离职到现在,一个多月了,期间完成了不少事情:

基本完成了《剑指Offer》的六十多道算法题;
买了并完成15个小时的驾驶陪练;
和太太一起确定了去加拿大的若干细节;
写了cover letter,改了一个版本的简历(还需要另一个版本)
卖了几盒占地方的桌游,把漫威DBG大全套拍照挂二手;

这些大盒扩展,有些已经很难买到了
其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应该是练车,15个小时是实打实的在开车学车,从前两次的害怕上路,到现在没什么恐惧感、甚至隐隐有点期待,这个变化过程也是非常出乎意料。开车曾是我最不感兴趣的事情之一,但现在有个小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善于开车」而非仅仅「会开车」的人。

在学会开车之前,我对起步停车没什么概念,每次遇到网约车、出租车或熟人的刹车油门踩到底所带来的明显不良的乘坐体验,我都认为是由于平稳开车技术有一定门槛、大家并不容易掌握导致的。我太太很容易晕车,所以我在开车时就格外注意起步停车的细节、怠速的运用、路面状况的观察。最终得到一个结论——平稳的开车,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一件需要「刻意注意」的事情。

想要平稳的停车和起步,核心有两点:1,对路面状况的预判;2,油门和刹车的使用方法。

第一点的要求就是注意力,老司机其实大多数能达到要求。

第二点,油门和刹车的使用方法刚好相反,平稳加速时,油门需要先浅踩一脚、然后轻轻收回,再加深(深度超过前次)、再收回,几次下来,加速曲线将非常平滑;平稳刹车时,要先深踩一脚刹车、再轻轻收回,然后减轻刹车深度(深度低于前次)、再收回。如此,可以做到无论加速还是刹车,都非常平稳。目前我大致能做到10次刹车里有2次乘客几乎无任何感觉、7次有非常轻微的顿挫感、1次由于与前车距离掌握不好出现明显顿挫。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让乘客获得良好的乘车体验,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哪怕是我这样的新手也可以做到。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这么做呢?

说到这里,先提一提另一件类似的、让我有困惑的事情:为什么几乎所有早餐摊提供的茶叶蛋,都和水煮蛋没有任何区别?

这是另一个我存在良久的疑问。去年某日,我看了一个介绍如何做茶叶蛋的视频,于是从淘宝买来的预制料包,成功做成了几批茶叶蛋。之后,我想着要自己彻彻底底从头DIY,于是自己挑选了香料、生抽、碎红茶、无纺布袋,实现了料包的自制。其后的出品水平,确实远远好于预制料包。从此,我们家的早餐桌永远有香喷喷的新鲜茶叶蛋。

这件事也加重了我的疑问:做茶叶蛋的成本极低,流程也很简单,为什么几乎所有早餐摊都只是用酱油给熟鸡蛋上一点颜色、而不把茶叶蛋做的更好吃一点呢?

茶叶蛋和开车的问题,揉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我内心的真正困惑:

为什么很多人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甚至是工作)没有任何提高技艺的追求?

我现在的看法是,很多人缺乏好奇心,也缺乏远见,由于看不到技艺提升能带来什么短期利益,因此就没有任何动力了。大多数人其实是被困在短期利益的框架里,主动或被动的以「贪心算法」来指导人生。例如想要把茶叶蛋做好吃,起码要投入更多的采购香料费用、认真制作的精力成本,却不能得到一个明确的「明天你就能赚更多钱」的承诺,但也因为如此,更加无法赚到短期利益。

来到我自己身上,其实也有深刻的这种短期主义倾向,小到一日的工作安排、大到未来的人生道路,无时无刻不被短期利益所蒙蔽。以至于现在做所有的事情,都要问问自己,10年后的自己会因为现在所作所为而获益吗?

最后,晒一下前两天到货的暗源帝国之拳四人小队的手办,涂装不错,关节很多,可玩性很强。过几天还会到三个极限战士。

https://aliengu.com/archives/35368


时隔六年,再次玩魔戒lcg



14 last posts shown.

45

subscribers
Channel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