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了点时间看完了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其中,对于集体行动部分印象颇深。
周老师认为,集体行动的形成和突发,根植于国家和社会的特定制度结构之中,是国家治理制度逻辑的产物。
通过对比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体制,发现前者由于在国家统制之外存在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在民众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相反,社会主义体制下消除了各类组织和社会群体的边界,个人的工作单位和国家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样的制度结构,恰恰对集体行动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接上一段。由于没有缓冲带,国家可以有效动员民众,得以快速实现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然而,其隐患是民众大量的不满会直接指向国家,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引发集体行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开展了经济改革,引入市场经济,国家放松了政治控制,政治和经济也由集权控制变得分散化,这些都给集体行动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集体行动次数明显增多。
周老师认为,无组织利益之上的集体行动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有极大冲击,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政体改革周期动态变化的动力。
结合当下的「白纸运动」,对本章的理解又更深一层。但愿如周老师所言,能够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吧,目前已经看到一些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2-02
周老师认为,集体行动的形成和突发,根植于国家和社会的特定制度结构之中,是国家治理制度逻辑的产物。
通过对比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体制,发现前者由于在国家统制之外存在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在民众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相反,社会主义体制下消除了各类组织和社会群体的边界,个人的工作单位和国家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样的制度结构,恰恰对集体行动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接上一段。由于没有缓冲带,国家可以有效动员民众,得以快速实现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然而,其隐患是民众大量的不满会直接指向国家,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引发集体行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开展了经济改革,引入市场经济,国家放松了政治控制,政治和经济也由集权控制变得分散化,这些都给集体行动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集体行动次数明显增多。
周老师认为,无组织利益之上的集体行动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有极大冲击,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政体改革周期动态变化的动力。
结合当下的「白纸运动」,对本章的理解又更深一层。但愿如周老师所言,能够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吧,目前已经看到一些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