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PUNK( 🧠 , 🫁 )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не указан, не указан
Категория: не указана


Design for cyborg education.

Связанные каналы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не указан, не указан
Категория
не указана
Статистика
Фильтр публикаций




Видео недоступно для предпросмотра
Смотреть в Telegram
Jesse Smith 这个 demo 可太有活力了!

◎ 论文:A Method for Animating Children's Drawings of the Human Figure
◎ Github :Facebook Research
◎ Jesse Smith:Twitter


今年春节,朋友问我个人信息基础设施的搭建逻辑。
以前写过类似的:人有人的用处:信息结构自治丨EDUPUNK
好几年了,变化很多也很大,刚好自己重新梳理下,就答应再写一篇。

节后跑去跟着职业队做训练,强度超乎我想象,一直在鸽。巧的是昨天训练受伤了,这周只能好好休息,就来践行一些之前口出的狂言。

建立 tg 频道的初衷,是可以有些互动,借着这个机会来尝试下:

1. 关于「信息素养/信息基础设施」这个议题,有什么想问我的,都可以写 comments 给我,回应的内容我会写到新的文章里。
2. 咱这儿人少么,所以留了就会回,请朋友们给我一些互动感。
3. 好奇关注我的人自己在好奇什么,以及你们好奇的部分和我有关系的交集是什么,嘿嘿🫶


John Maeda 2023 的新报告:设计与 AI
https://designintech.report/sxsw2023/

Simon’s Scissors 这个模型被处理地令人印象深刻,直观感受人是负责 cognition(认知)的角色,但在 chatGPT 的案例中,人是作为 context(语境)发挥作用的。

设计在他的叙事线里一直都是分下面三个阶段:

1. Classic Design →
2. Design Thinking →
3. Computational Design

在Computational Design 里最关值得关注的概念是 loop,loop 转起来,优化类的问题很容易被解决,难以被解决的问题是「目标的持存」。

在这个背景下,John Maeda 去年试水写了 Resilience Report,今年 AI 大热,主题又写回 Design in Tech,AI 背景下的 Design in Tech 的切点变成了 Conversational Design。

㊟ 关于 loop 的概念,2020 年的一篇文章:《John Maeda 是如何拆解用户体验的?Buyer Loop & Customer Loop》 https://mp.weixin.qq.com/s/89MNBeT44jhqQ7X2KeSp1w

㊟ 关于 Resilience Report,我在上家公司翻译的版本:《复原力技术报告》https://mp.weixin.qq.com/s/zrxIjPe7nVhAAkmhdu9-4A


Видео недоступно для предпросмотра
Смотреть в Telegram
#TaoTeChing #Notes

​By No Means / 德篇第④:反复 - 设计是「语义场」的翻译与连通

1.︎ 本文考据:

◎ 正: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 误: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前者是万物生成的问题,而后者是本体论的问题。「有生于无」的命题,疑为后出。

原典的磅礴之处,在于其稳定持存的时空尺度。变化的命题与语义场构成了时空坐标。做事的人建构场,做学问的人发展语义。

2.︎ 「强」与「弱」在老子的论述中是风格对立,而非次序差异。老子讲「无为」,是指不创造压力感/强迫主体意愿。丁原植说,「有」以「德(the power)」为本,「无」以「道(the way of power)」为源。

现代语境中,强与弱被赋予了金字塔式的结构意象。「弱」在老子的语义场中并非 weakness,更接近于 resilience。

3.︎ 信息素养是「语义场」的识别与选择。设计是「语义场」的翻译与连通。


𝑵𝑶𝑻𝑬𝑺

㊟ 模型引用自 2020 年的旧文

㊟ 英译版本取自 Ursula K. Le Guin,中文考据取自陈鼓应,英文考据取自 Red Pine。提到的相关资料会发在我的 Telegram 频道,感兴趣可以自取。

㊟ 不要将理论模型应用于不切实际的目的,不要相信所谓地神秘治疗和修行方法,要相信科学,早睡早起,保持心情愉快。


#TaoTeChing #Notes

On And Off / 德篇第③:闻道 - 可视化的工作在可见频谱之外

1. 官能体验的创造,是一种信息压缩技术。可视化的工作,在可见频谱之外。

2. 人在不同的状态,脑电波的频率会有差别。Dr. Stuart Hameroff 在访谈中提到,普通人意识清醒时频率均值在 10-30 Hz,他遇到的瑜伽修行人士,冥想的时候可以达到 100 Hz 甚至更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UVot-4GPM)。

Hameroff 做的是麻醉研究,对意识机制的探索逻辑非常 fresh:

① 麻醉使人「无意识」;
② 麻醉作用于微管结构;
→ 意识产生于微管结构(的量子过程)

在他的假设中,「冬眠技术」在未来唤醒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是保存微管结构。现在的冬眠技术在降温保存器官的同时,无法同步保存微管结构。

3. 资本秩序里讲时间的折现和景深,看不见的事物持续运作,左右着时空资源的置换风格。审美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时空感知。

4. 慎始善终。心性的问题,也是通道的问题。


𝑵𝑶𝑻𝑬𝑺

㊟ 英译版本取自 Ursula K. Le Guin,中文考据取自陈鼓应,英文考据取自 Red Pine。提到的相关资料会发在我的 Telegram 频道,感兴趣可以自取。

㊟ 不要将理论模型应用于不切实际的目的,不要相信所谓地神秘治疗和修行方法,要相信科学,早睡早起,保持心情愉快。


#TaoTeChing #Notes

Integrity / 德篇第②:得一 - 宇宙衔尾蛇的环形示意图

1. 做这篇的时候翻到一篇论文,Dirk K. F. Meijer 发表于 2019 年的 The Anticipation of Afterlife as Based on Current Physics of Information(见评论附件),里面有一张「宇宙衔尾蛇的环形示意图」,摘出来和正文的「一」做比对。

模型中提到的普朗克单位(Planck Units)是一种进行了归一化处理的「自然计量单位(natural units)」。这种计量方式中的时间、长度、质量、温度被重新赋值为单位 1,从而使得方程对于任何时空中的文明都是有意义的。

常见的表示为数值 1 的四个通用常数为:

① 真空中的光速 c
② 引力常数 G
③ 约化的普朗克常数 ħ
④ 玻尔兹曼常数 kʙ

2.︎ Ursula K. Le Guin◎ 把「一」译为「wholeness」而不是「ONE」,并把这个章节概括为「integrity」,很喜欢。



𝑵𝑶𝑻𝑬𝑺

㊟ 中文考据来自陈鼓应◎先生,英文考据来自 Red Pine◎,两位老爷爷的著作都很值得下功夫去看。

㊟ 笔记中的英译版本来自 Ursula K. Le Guin◎,因为她是科幻大师,也因为她是一个又酷又柔韧的老奶奶。尝试在今年做一些中英混排女性视角下的宇宙解码。


Despite the incredible effectiveness of language processing models to tackle tasks after being trained on text alone, successful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relies on a shared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It is this shared experience that makes utterances meaningful.

沟通基于我们的共同体验。正是这种共同体验,使语言变得有意义。

https://arxiv.org/abs/2004.10151


Dr. Stuart Hameroff 做的是麻醉研究,他对意识机制的探索逻辑非常 fresh:

1. 麻醉使人「无意识」
2. 麻醉作用于微管结构

→ 意识产生于微管结构(的量子过程)

以及 Hameroff 认为「冬眠技术」能在未来唤醒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是保存微管结构,而现在的冷冻过程无法在降到特定温度的同时不损坏微管结构,存储意识信息的物理结构被破坏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UVot-4GPM


#TaoTeChing #Notes

Talking About Power / 德篇第①:論德 - 道家的时风四序模型

1.︎ 根据陈鼓应◎对「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这句删减的考据,了解到道家的时风四序:上德、上仁、上义、上礼。

① 上德:无为 → 无以为
② 上仁:有为 → 无以为
③ 上义:有为 → 有以为
④ 上礼:有为 → 莫之应

2.︎ 查资料的时候看到 Red Pine◎ 对这章的批注:And yet the plastic flowers of civilization still deck a billion altars. 而文明的塑料花朵,仍然占据着十亿祭坛。

3.︎ 常见的翻译是把「德」译成「virtue」,Ursula K. Le Guin◎ 把「德」译为「the power」,很喜欢。下面是几本常见英文译本的书名副标题:

𝗗.𝗖. 𝗟𝗮𝘂:The Book of the Way
𝗦𝘁𝗲𝗽𝗵𝗲𝗻 𝗠𝗶𝘁𝗰𝗵𝗲𝗹𝗹:A New English Version
𝗨𝗿𝘀𝘂𝗹𝗮 𝗞. 𝗟𝗲 𝗚𝘂𝗶𝗻:A Book about the Way and the Power of the Way
𝗩𝗶𝗰𝘁𝗼𝗿 𝗛. 𝗠𝗮𝗶𝗿:The Classic Book of Integrity and the Way

𝑵𝑶𝑻𝑬𝑺

㊟ 中文考据来自陈鼓应◎先生,英文考据来自 Red Pine◎,两位老爷爷的著作都很值得下功夫去看。

㊟ 笔记中的英译版本来自 Ursula K. Le Guin◎,因为她是科幻大师,也因为她是一个又酷又柔韧的老奶奶。尝试在今年做一些中英混排女性视角下的宇宙解码。


Cornelia Han Oberlander 说她设计生涯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官僚(Bureaucracy)」,但凡她有什么新想法,就会有奇怪的人跳出来阻拦她。对此她的应对方案是五个 P:

① PATIENCE 耐心
② PERSISTENCE 坚持
③ POLITENESS 礼貌
④ PROFESSIONALISM 专业
⑤ PASSION 激情

前三个是第六任史密斯学院的校长 Thomas Mendenhall 给的建议,后两个是她自己加的。发展良好的合作环境要求我们:

① PATIENCE 耐心
② PERSISTENCE 坚持
③ POLITENESS 礼貌

但只有在个人能发展:

④ PROFESSIONALISM 专业
⑤ PASSION 激情

的环境里,才会有富余的精力和教养去履行上面三个 P。


教育产品设计最大的挑战在于人们无法在动机层面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概念区隔开来。

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自我意象(self-image)是相一致的。影响自我意象的行为有三种:

1. heritage(遗传):不容易改变。(性状 = 基因 + 环境)

2. education(教育):教育决定了个人使用的语言,并使其建立对特定社会的观念与反应模式。

3. self-education(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影响着我们实际的(由遗传和教育所限定的)行为方式。它引导我们选择学习材料,以及拒绝那些我们不能吸收的外部信息与资源。

其中「教育」使我们成为特定社会中的一员,使我们尽可能变得与社会其他成员一样。Neil Postman 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建立起一套全民认同的公共叙事,它的好处是可以让缺少自我意象和定位的人更好的融入社会,创造一个更有效率的协作环境。

而「自我教育」则是人们成为「理想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理解自己的特点与需求、学会审美、选择与拒绝。

把这两个概念区隔开来,教育产品的设计才有沟通的空间。

#DesignNotes


Kurt Hahn and the Aims of Education.pdf
264.7Кб
Kurt Hahn(1886-1974)认为当代青年正在衰退,这种衰退体现在六个方面:

1. Decline of Fitness due to modern methods of locomotion.
体能衰退:由于交通方式的变革,人们缺少运动。

2. Decline of Initiative and Enterprise due to the widespread disease of spectatoritis
主动性和进取心的衰退:在景观社会中沉迷娱乐,积极扮演旁观者的角色,缺乏主观能动性。(在韩炳哲的论述中:21世纪是一个「功绩社会」,即人们有一种过度积极,过度消费和使用自我的倾向。主观能动性并非建构在「做」与「不做」之间,而是要看「主体」是否按照自我真实意愿进行「有意义的选择」。)

3. Decline of Memory and Imagination due to the confused restlessness of modern life.
记忆力和想象力的衰退:生活混乱,没有节律。

4. Decline of Skill and Care due to the weakened tradition of craftsmanship.
技艺与细致耐心的衰退:人们已经不做手工艺了。

5. Decline of Self-discipline due to the ever-present availability of stimulants and tranquillisers.
自律能力的衰退:太多工业制品为我们提供廉价易得的多巴胺。

6. Decline of Compassion due to the unseemly haste with which modern life is conducted or, as William Temple called it, "spiritual death".
同理心的衰退:现代生活的节奏太快了,简直快得不合时宜。

针对这种现状,Kurt Hahn 提出了四种解决方案:

1. Fitness Training(健身)
2. Expeditions(探险/远征:进行一种长期的、具有挑战性的、耐力任务)
3. Projects(主要是指手工艺技能)
4. Rescue Service(学习并参加救援服务)


最近在进行一些analog大作战,想把一些数字界面的习惯实体化到生活中。淘宝上的打卡表都不喜欢,就自己设计了一张。

灵感来源是Borobudur ground plan taking the form of a Mandala,印度佛教的浮屠建造规划图。

印度佛教认为宇宙由三个渐次上升的领域组成:
1. Kãmadhãtu(the realm of desire)-深红;
2. Rüpadhãtu(the realm of form)-橙色;
3. Arüpadhãtu(the realm of formlessness)-黄色。

常见的批评论调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欲望极度膨胀的时代。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时代的问题正是欲望的匮乏,甚至无欲望。因为人们自身对于可欲事物的热情及其低下,才不得不在世界中发现和制造各种不值得的欲望,或者极易被App满足的轻浮的欲望。

我喜欢这个穿越desire抵达form的渐进层次,也喜欢中心的formlessness。把欲望本身作为动力,去理解和设计全新的form,在formlessness之前,还有很多故事和努力等待发生——这种框架对于我的生活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敦促我少想多做,积极打卡🤣


P.S.

1. 为什么是108天?

严格来说,瑜伽里的曼陀罗周期是48天。
如果一天做2次瑜伽,连续48天,就完成了一个曼陀罗周期,瑜伽会进入到你的生命中。
如果一天做1次瑜伽,完成一个曼陀罗周期就需要108天,而不是96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直觉上觉得这个数字很合理,也很和谐。

2. 一些标红的日期的是什么意思?

这些日子分别是第3、6、12、21、24、33、48、64、84、96、108天。
上面这些数字是一些奇怪的律令,是我练习的一套瑜伽 Surya Shakti中被允许做的组数。
在我之前完成曼陀罗周期的时候,会觉得在一些日子到来前,坚持下去很难,大约可以和这个节奏拟合。也可能完全没有相关性哈哈哈,这次先这么设计,实践看看再说。

3. 每天的5个小圆圈是和这个周期目标相关的5个打卡指标,2个to-do-list是要求自己每天最多做两件事,不要多做。

4. 表格的三条线,从低到高,分别代表目标的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因为我会习惯把事情做得略微over,再退回到舒适的状态。

表格是上个月设计的,一直拖着今天才打出来,祝自己新的曼陀罗周期推进愉快:)


有位支持日本传统能剧的导演 Tetsuji Takeshi 认为,毁掉日本传统文化的是「美国马桶」🚽

原本人们蹲下时,因为很费力,所以需要学会腹式呼吸,快点儿完成排便。下半身的肌肉在每天的锻炼中会学习如何控制和调节呼吸的方法,这锻炼出了一个能承载日本传统文化的身体。而美国马桶让人们失去了把力量集中在下半身的能力,承载传统文化的身体先一步不存在了。


端午安康!

在院子里扎了花束,门上没地方挂,挂树上了😅

祝大家一整年都免疫蚊虫困扰💐


在数学上,以如下方式定义灵魂:

对于一个完备的、非负截面曲率的非紧黎曼流形M,存在一个totally convex的紧子流形S,使得M可以形变收缩到S。

有更强的结论:存在一个M到S的Riemannian submersion。这个S就被称为M的灵魂(soul)。这个结论现在被称为灵魂定理(soul theorem),证明主要用到了距离函数的凸性 (convexity of distance function)。

为什么S被命名为灵魂?从拓扑上看,S包含了M的所有同伦信息(因为S是M的形变收缩核);从几何上看,S是totally convex,也就推出S是totally geodesic,那么S也继承了M的曲率信息。

给定M,它的所有灵魂都是等距同构的(isometric);M的所有灵魂的集合被称为天堂(heave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ul_theorem


品牌原型理论认为,有生命力的长寿品牌具有人格原型。玛格丽特·马克和卡罗·S·皮尔森将其分为4类共12种:

1. 向往天堂(天真者、探险家和智者)
2. 刻下存在的痕迹(英雄、亡命之徒和魔法师)
3. 没有人是孤独的(凡夫俗子、情人和弄臣)
4. 立下秩序(照顾者、创造者和统治者)

这是一个很灵动的框架,能容纳很多关于风格、质感以及价值转换通道的探讨。


脑机接口的科幻语料库:
https://www.neurafutures.com/menu/


John Maeda:复原力技术报告-溯元译制-v20220519.pdf
15.7Мб
上海封控的前两周,刚好看到John Maeda的Resilience Tech Report 2022,于是就翻了,但是一直没发出来,今天发在了我们组织的公众号上。

John Maeda:复原力技术报告
https://mp.weixin.qq.com/s/zrxIjPe7nVhAAkmhdu9-4A

在译制这份报告的时候,我成长了很多——过程中,我进一步意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是,在信息的呈现效率和展现形式上,越来越有明确的指向性,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足的是自己的「核心」还不够稳定。

这份报告的内容处理,是基于我对John Maeda的认知:从2015年开始,他每年都出像出「唱片」一样,出一份这样的报告。作为一个在业界已经比较有声名地位的设计师,他在基于自己的信息流进行作品创作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开心。

译制过程中,我在进一步体会这种为了自己开心而做的状态。

Показано 20 последних публикаций.

125

подписчиков
Статистика канал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