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人,不是谁的红利
从历史的长时段看,或许这两年发生的诸多事情中,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其实是人口数量开始下降。
按照官方统计,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数总量净减少85万,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当然也有人说,事实上中国人口前几年就已经开始下降,只不过官方隐而不报,现在实在遮盖不住了。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我们目前无法验证,就以官方公布数字为准。而2023年,虽然全年统计数字还没出来,但根据全国医院怀孕妇女建档数据,出生人口应该不会超过800万,比2022年进一步减少,人口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虽然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些数字的变化,远不如疫情封控的焦灼,中美角力的诡谲,俄乌战争的惨烈那样引人注目,实质上却能透视出未来中国的趋势。
说到人口话题,不能不提到《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一书,作者是留美学者易富贤。这本书最早是2007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国大陆官方一开始对该书的定调是质疑和诋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予宣传和出版。后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到了2013年,才允许该书删节修改后在内地出版。
这本书尖锐地指出了当时计生政策的极端和不科学,批评计生部门公布的数字严重失实甚至造假,因此被计生利益集团所仇视。书中个别数据模型可能不够严谨,然而总体论证逻辑是正确的,因为十几年后的事实证明,结果几乎都被《大国空巢》这本书言中。
仿佛一夜之间,官方的论调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身,从计生时代的极度害怕人口继续增加,变成了担忧人口减少。各种媒体开始放风人口萎缩的种种坏处,比如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下降,企业成本上升,竞争力衰退,社保缴纳人数减少等等。各路正牌或者野生国师也开始跳出来出谋划策,试图刺激、督促甚至逼迫老百姓多生孩子。正常些的就是给生育二胎三胎的发补贴,买房优惠;邪门歪道就更多了,不生孩子不准继承父母遗产,养老金多少和生孩子数量挂钩,降低女性受教育程度,等等。
这些正常或邪门歪道方法有用吗?完全没用。正常方法如果有用,发达国家生育率早就该上去了。邪门歪道更是有违法律和人类公平正义,只能引来嘲笑和唾骂。说句实话,如果早个二十年取消计生政策,城市化率还不算高,六零七零那一代人尚是生育主力的时候就全面放开生育,或许还能维持人口数量稳定。而现在大势已成,人口规模下降的事实已经不可逆转。
在我看来,从之前的计划生育到现在的鼓励生育,根本性的认知错误就是没有把人当人看,而仅仅视为实现某种宏大目标的工具。所有的政策都是围绕对政府有利的方面来设计和实施,从未将公民个人的需求和感受纳入考量。
四十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资源财力不足,把庞大的人口看做拖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负担,于是就搞一刀切式的计划生育,开动专政机器强制推行,制造了扒房牵牛结扎流产的无数惨剧,并留下了男女比例失衡,几千万光棍找不到老婆的后遗症。四十多年后,由于计生政策的失误,国家未富先老,面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养老金缴纳基础面临萎缩,劳动力成本上升削弱出口竞争力,又开始鼓动大家多生。
人又不是机器,想开就开,想关就关,每个个体都应该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选择。人就是人,不是谁的红利。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幸福舒适的生活,而不是反过来,为了发展经济实现某种复兴大业让人民继续艰苦奋斗。
中国历史以来,似乎最不缺的就是人。几千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记录。所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不把普通人当回事,滥用民力的事情比比皆是。中国古代科技不受重视,工匠不登大雅之党,和人口数量充足不无关系。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说白了就是节省人力(先是体力,现在是脑力),但既然我中华人力用之不尽,又何必费工夫去研究科技。
步入现代,人口压力依然深刻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住房、教育、医疗、就业、交通等等,所有涉及民生的问题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都会变得极为尖锐,也造成了普通人在这些问题上的议价权极其弱小。
打工人为了抢工作会发生怎样激烈的内卷,想必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996”、“007”、“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都是我们这代人就业时经常能听到的苛求。这些通行于中国非体制内工作的“潜规则”,都是既违反劳动法也很不合情理的。然而这个道理,你是没办法跟老板去讲的。因为需要工作的人实在太多,所以老板面对胆敢讨价还价的员工底气十足:“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滚,有的是人抢着干。”
庞大的人口基础,过于充足的劳动力供应,造就了中国在改革开放过去40多年中,可以一方面不断扩大产能,成为所谓世界工厂,另一方面却始终维持着劳动力市场的低价。这种现象,应该说是一个在世界近现代史上都从未发生过的奇景。有人为此沾沾自喜,将其形容为“人口红利”。
真的存在所谓“人口红利”吗?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早就已经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结构比现在还年轻,却长期处于极度贫困状态。是打开国门,融入世界市场,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充裕的劳动力才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40多年的经济增长。“人口红利”在其中或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相信绝不是主要因素,更占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开放红利”、“市场红利”。
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一定要维持人口增长,为什么一定要保证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中国的人口真的已经不够用了吗?即使中国每年只有八百万到一千万新生儿出生,依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足以填满一个大城市。更何况,中国的城镇化率还只有6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在中国进一步城镇化过程中,还会有上亿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劳动力。我们的人口还远没有达到真正堪忧的地步。
当前国内隐隐冒出的这一波人口下降焦虑,其本质恐怕是某些人担心,未来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肆意的廉价购买甚至挥霍浪费劳动力了,不能靠劳动力的低价来维持出口竞争力,为大国崛起继续添砖加瓦了。
然而这种对劳动力的肆意浪费,是不正常,非正义的。凭什么中国人单位时间工资常年维持在国际中下水平?凭什么职场打工者消耗完青春,过了35岁就要面临被清退的境地?凭什么一群名校硕士博士,为了一个街道办事员的职位抢破头?难道我们希望这种情形继续保持下去吗?
在我看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中国人口开始下降,绝对是利大于弊。依靠人口数量来保持竞争力,这是一种投机的思维模式,是把发展成本都推给普通人,政府和资本尽收利益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中国的劳动者应该获得更多的尊重,工资应该逐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逐步转型。如果这些应该命题都成立,那就完全没必要变着法子想让民众去多生,更不需要某些专家出的那些歪门邪道馊主意。
经济学告诉我们,过于充沛的供给必然是买方市场,面对过于充裕的人口,政府和资本必然处在强势地位。普通人无论是在薪资方面,还是其他权利方面,都会处在被决定、被处置的一方。
人口开始下降,意味着今后人力的供应不再是无限的,政府和资本都必须调整对待人的思维。只有人口变少了,才会凸显出人口资源的稀缺性,才会提升普通人面对政府和资本的议价能力,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
未来中国要向发达国家迈进,就需要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重视每个个体,以往那种只重视集体而忽视个人的价值观不得不做出改变。哪怕还是出于什么宏图大业,也不得不考虑个体是否配合,是否愿意出力的问题。没有足够的个体,就没办法聚齐足够的力量去实现所谓大业。或许,在这个博弈过程中,一些我们期望得到的人类普世文明要素,就随之而来。
虽然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人就是人,不是谁的红利。人口下降,昭示这千年大变局的出现。
https://mp.weixin.qq.com/s/h52Jj_bLGQ0rhiYYLjz_Tw
从历史的长时段看,或许这两年发生的诸多事情中,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其实是人口数量开始下降。
按照官方统计,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数总量净减少85万,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当然也有人说,事实上中国人口前几年就已经开始下降,只不过官方隐而不报,现在实在遮盖不住了。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我们目前无法验证,就以官方公布数字为准。而2023年,虽然全年统计数字还没出来,但根据全国医院怀孕妇女建档数据,出生人口应该不会超过800万,比2022年进一步减少,人口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虽然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些数字的变化,远不如疫情封控的焦灼,中美角力的诡谲,俄乌战争的惨烈那样引人注目,实质上却能透视出未来中国的趋势。
说到人口话题,不能不提到《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一书,作者是留美学者易富贤。这本书最早是2007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国大陆官方一开始对该书的定调是质疑和诋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予宣传和出版。后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到了2013年,才允许该书删节修改后在内地出版。
这本书尖锐地指出了当时计生政策的极端和不科学,批评计生部门公布的数字严重失实甚至造假,因此被计生利益集团所仇视。书中个别数据模型可能不够严谨,然而总体论证逻辑是正确的,因为十几年后的事实证明,结果几乎都被《大国空巢》这本书言中。
仿佛一夜之间,官方的论调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身,从计生时代的极度害怕人口继续增加,变成了担忧人口减少。各种媒体开始放风人口萎缩的种种坏处,比如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下降,企业成本上升,竞争力衰退,社保缴纳人数减少等等。各路正牌或者野生国师也开始跳出来出谋划策,试图刺激、督促甚至逼迫老百姓多生孩子。正常些的就是给生育二胎三胎的发补贴,买房优惠;邪门歪道就更多了,不生孩子不准继承父母遗产,养老金多少和生孩子数量挂钩,降低女性受教育程度,等等。
这些正常或邪门歪道方法有用吗?完全没用。正常方法如果有用,发达国家生育率早就该上去了。邪门歪道更是有违法律和人类公平正义,只能引来嘲笑和唾骂。说句实话,如果早个二十年取消计生政策,城市化率还不算高,六零七零那一代人尚是生育主力的时候就全面放开生育,或许还能维持人口数量稳定。而现在大势已成,人口规模下降的事实已经不可逆转。
在我看来,从之前的计划生育到现在的鼓励生育,根本性的认知错误就是没有把人当人看,而仅仅视为实现某种宏大目标的工具。所有的政策都是围绕对政府有利的方面来设计和实施,从未将公民个人的需求和感受纳入考量。
四十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资源财力不足,把庞大的人口看做拖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负担,于是就搞一刀切式的计划生育,开动专政机器强制推行,制造了扒房牵牛结扎流产的无数惨剧,并留下了男女比例失衡,几千万光棍找不到老婆的后遗症。四十多年后,由于计生政策的失误,国家未富先老,面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养老金缴纳基础面临萎缩,劳动力成本上升削弱出口竞争力,又开始鼓动大家多生。
人又不是机器,想开就开,想关就关,每个个体都应该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选择。人就是人,不是谁的红利。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幸福舒适的生活,而不是反过来,为了发展经济实现某种复兴大业让人民继续艰苦奋斗。
中国历史以来,似乎最不缺的就是人。几千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记录。所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不把普通人当回事,滥用民力的事情比比皆是。中国古代科技不受重视,工匠不登大雅之党,和人口数量充足不无关系。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说白了就是节省人力(先是体力,现在是脑力),但既然我中华人力用之不尽,又何必费工夫去研究科技。
步入现代,人口压力依然深刻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住房、教育、医疗、就业、交通等等,所有涉及民生的问题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都会变得极为尖锐,也造成了普通人在这些问题上的议价权极其弱小。
打工人为了抢工作会发生怎样激烈的内卷,想必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996”、“007”、“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都是我们这代人就业时经常能听到的苛求。这些通行于中国非体制内工作的“潜规则”,都是既违反劳动法也很不合情理的。然而这个道理,你是没办法跟老板去讲的。因为需要工作的人实在太多,所以老板面对胆敢讨价还价的员工底气十足:“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滚,有的是人抢着干。”
庞大的人口基础,过于充足的劳动力供应,造就了中国在改革开放过去40多年中,可以一方面不断扩大产能,成为所谓世界工厂,另一方面却始终维持着劳动力市场的低价。这种现象,应该说是一个在世界近现代史上都从未发生过的奇景。有人为此沾沾自喜,将其形容为“人口红利”。
真的存在所谓“人口红利”吗?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早就已经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结构比现在还年轻,却长期处于极度贫困状态。是打开国门,融入世界市场,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充裕的劳动力才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40多年的经济增长。“人口红利”在其中或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相信绝不是主要因素,更占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开放红利”、“市场红利”。
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一定要维持人口增长,为什么一定要保证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中国的人口真的已经不够用了吗?即使中国每年只有八百万到一千万新生儿出生,依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足以填满一个大城市。更何况,中国的城镇化率还只有6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在中国进一步城镇化过程中,还会有上亿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劳动力。我们的人口还远没有达到真正堪忧的地步。
当前国内隐隐冒出的这一波人口下降焦虑,其本质恐怕是某些人担心,未来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肆意的廉价购买甚至挥霍浪费劳动力了,不能靠劳动力的低价来维持出口竞争力,为大国崛起继续添砖加瓦了。
然而这种对劳动力的肆意浪费,是不正常,非正义的。凭什么中国人单位时间工资常年维持在国际中下水平?凭什么职场打工者消耗完青春,过了35岁就要面临被清退的境地?凭什么一群名校硕士博士,为了一个街道办事员的职位抢破头?难道我们希望这种情形继续保持下去吗?
在我看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中国人口开始下降,绝对是利大于弊。依靠人口数量来保持竞争力,这是一种投机的思维模式,是把发展成本都推给普通人,政府和资本尽收利益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中国的劳动者应该获得更多的尊重,工资应该逐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逐步转型。如果这些应该命题都成立,那就完全没必要变着法子想让民众去多生,更不需要某些专家出的那些歪门邪道馊主意。
经济学告诉我们,过于充沛的供给必然是买方市场,面对过于充裕的人口,政府和资本必然处在强势地位。普通人无论是在薪资方面,还是其他权利方面,都会处在被决定、被处置的一方。
人口开始下降,意味着今后人力的供应不再是无限的,政府和资本都必须调整对待人的思维。只有人口变少了,才会凸显出人口资源的稀缺性,才会提升普通人面对政府和资本的议价能力,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
未来中国要向发达国家迈进,就需要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重视每个个体,以往那种只重视集体而忽视个人的价值观不得不做出改变。哪怕还是出于什么宏图大业,也不得不考虑个体是否配合,是否愿意出力的问题。没有足够的个体,就没办法聚齐足够的力量去实现所谓大业。或许,在这个博弈过程中,一些我们期望得到的人类普世文明要素,就随之而来。
虽然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人就是人,不是谁的红利。人口下降,昭示这千年大变局的出现。
https://mp.weixin.qq.com/s/h52Jj_bLGQ0rhiYYLjz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