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波家电国补问题挺大的, 虽然说它以有限的成本撬动了非必需品的消费, 缓解了企业困难, 进而缓解就业问题, 实现间接改善基本面的目标.
但针对非必需品的大比例优惠会产生严重的破价效应, 特别是流通属性强+耐用保值的「硬通货」, 就拿 Mac mini 举例, 虽然从 4499 干到三千出头让很多人冲动消费下单, 但还有一部分拿到国补就上网转售了, 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个二级市场, 就很像某些国家货币大贬值的时候抢够 iPhone/Mac 当硬通货.
假如说你是一个消费者, Mac mini 3K 出头的时候你没买, 等你发现有剪片需求, 手头电脑不够用的时候, 即便 16+256 M4 mini 相比往年 M2 8+256 性价比高了很多, 但因为国补价格的价格印象, 加上二级市场较低的价格, 这就导致超前消费的「硬通货」会通过闲鱼再次销售, 生产端会发现没有新需求了. 而经销商发现二级市场有一万个挂单, 那自然知道不降价就卖不出去, 最后还是在以价换量.
而且还有个很大的问题, 消费券的优惠刚开始是商单自己承担的, 必须保留所有销售凭证等材料等兑现, 那对于现金流紧张的商家来说就有点兜不住, 最后等于说是便宜了大商家.
那有的人说, 这次可以让居民部门换掉家里的不堪用的电器/电脑, 是个德政. 但问题是, 真的比较刚需的白色家电, 比如说一级能效空调, 销售旺季都在夏天, 虽然冬天制热效率也不错(这个需求主要在江浙沪), 但今年夏天这么热空调还不换也是神人了, 真没钱的人夏天都不换了, 那现在也更没钱换. 其他白色家电都是同理.
消费券最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不公平: 虽然说家里电器齐全的人基本用不到消费券, 但现金流/储蓄有问题的居民大概率是不看这波消费券的, 最怕现金流/储蓄有问题的居民这波买流通性差、谈不上刚需、没法省钱/赚钱的电器(比如说电视), 这种超前消费反倒会埋雷.
真正困难的人群, 以及商业严重衰退的线下零售/餐饮, 这波补贴基本啥都吃不到. 像上海的幽默餐饮消费券都特么是大额/非全部商家参与的, 那几家日式涮锅排队都麻了.